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关于我们

电话:158-2526-6237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永胜村委会
新闻资讯 / NEWS

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科技创新引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分享到:
来源:本站原创     2022-11-28 10:28:57
字号:T|T
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科技创新引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2022年11月8日,在云南省宁洱县磨黑镇把边村,40岁的傣族汉子白景波在自己的辣椒基地忙碌着,虽然今年辣椒价格下跌,但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领衔的蔬菜产业研究中心团队的帮助下,他种植的百亩辣椒全部增产增收,抵御住了辣椒价格波动的风险。

(11月8日,白景波、宋进宜和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唐圣果一起查看辣椒长势 李映青摄)

白景波19岁开始学习种植辣椒,以往在他心里,辣椒亩产一千公斤左右就算大丰收了。2021年,由云南省科技厅、湖南农业大学和普洱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在普洱市挂牌成立,在普洱市科技局的帮助下,白景波担任会长的宁洱县磨黑镇把边热区优质农产品开发协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领衔的蔬菜产业研究中心团队开展合作,邹学校带领团队多次来到把边村,而且团队技术专家宋进宜扎根这里,手把手教白景波用穴盘育苗,指导他和会员们开展无公害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及田间管理。让白景波开心的是,今年不仅引进的辣椒新品种大丰收,原来种植的同一品种辣椒亩产从1至2吨增产至2至5吨不等,病虫害减少,辣椒品相更好,让他充分感受到科技对农业的重要性。

(今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领衔的蔬菜产业研究中心团队的帮助下,白景波的百亩辣椒全部增产增收)

11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畜牧学科带头人、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畜禽产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印遇龙和他的团队再次来到普洱市澜沧县,对“澜沧黑猪选育与应用”项目第一批杂交组合试验猪进行屠宰实测,结果显示团队选育的新型杂交猪生长性能比当地的滇南小耳朵猪提高一倍,同时其原有的肉质风味好、抗病抗逆性强等优势也得到了保留,产仔数量由一胎5—6头上升为一胎10头左右。 这意味着“澜沧黑猪选育与应用”项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未来3至5年有望选育出澜沧黑猪新品种,让黑猪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唐圣果(左)、印遇龙院士(中)到澜沧黑猪选育场查看澜沧黑猪选育进展,并与团队常驻猪场的专家邓秋纯(右)抱猪合影 (供图)

2022年5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的推动下,在湖南益阳安化县、云南普洱市两地政府的支持下,理想华莱云南营销中心在普洱市思茅区正式开业,对思茅普洱茶产业开展“企业+市场+标准化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推进当地“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创新发展,短短4个月时间,在当地上缴税金超400万元。“茶科技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与 ‘金花之父’的刘仲华院士团队合作,以科技、文化、品质赋能思茅普洱茶,目前多个科研成果取得了突破”, 理想华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中心执行总监罗春杰说。

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五里河竜竜村,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肖调义教授领衔的水产产业研究中心团队帮助普洱湛泉养殖有限公司改良了传统的养殖模式,在原有地基上建设设施化水产养殖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精准生产,大幅度降低了人工养殖成本的同时,保障了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健康、安全的养殖生产目标。公司负责人王燕伟介绍说:“以前我们租地养鱼,挖一亩的鱼塘需要投资20多万元。设施化养鱼池可大可小,因地而建,投入少,产量高,还方便捕捞。以养殖鱇浪白鱼为例,一个176平米的池子仅需要投入8000元钱,就可产鱼2吨,每公斤批发价240元,产值48万元,利润高达28万元,比传统鱼塘养殖翻了好几倍”。

普洱市思茅区渔乐农业有限公司则在肖调义教授的指导下,建起14个微形陆基设施化养殖高位池,每个16平方米的池子仅投入成本2000元,可以养殖300公斤鱼,产值达24000元。养鱼的水通过沉淀、种植蔬菜等方法净化水质后循环再利用,实现鱼菜共生的循环种养新模式。“以前我养殖罗非鱼是亏本的,在肖教授团队的指导下,我开始养殖中国结鱼、红尾巴鱼和丝尾鳠等特色土著鱼,除了这些土著鱼,我还养了鲈鱼,附近的人都知道来我的农家乐可以钓鲈鱼,吃土著鱼,半年时间我就扭亏为盈了”,老板刀大为介绍说。

每每听到这些反馈,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唐圣果心里就乐开了花。2017年10月份,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团队的一员,他第一次来到普洱市澜沧县,之后就跟普洱结缘。去年他来到普洱筹建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一年多的时间,跑了普洱市很多地方,最长的一次有四个多月没有回家。他上上下下对接方方面面的资源,在深度调研云南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学科优势,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设立了蔬菜产业、畜禽产业、茶叶产业、生物医药创新和水产产业五个研究中心,以一个院士专家团队、联合一批龙头企业、组织一批重大项目、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培养一批行业创新人才、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八个一”的发展方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全产业链思维构建新型科技服务体系。

“由三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建设的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从签订合作协议到注册落地仅用了40天的时间,之后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完成研究院选址、设计和装修工作,2021年12月30日正式挂牌运行。自挂牌运行以来,吸纳引进了中国工程院、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型人才56余批次500余人次到云南开展农业产业科研工作。我们融合云南省独有生态资源优势,针对云南现代农业产业链瓶颈技术突破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升级组织攻关及成果转化,在机制创新、科技资源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科技创新孵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步,服务与带动科研单位和企业25家,建有产业示范基地32个,极大地夯实了普洱市的科技创新基础”, 唐圣果说。

在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协调对接下,邹学校院士领衔的蔬菜产业研究中心针对云南辣椒种质资源丰富但发掘利用研究不足、辣椒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品种少、育种技术、加工技术以及产品开发滞后等问题,以云南主要辣椒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云南主要辣椒种质资源发掘与优良品种选育的研究,为地方品种产业推广与品牌打造提供支撑。目前该团队在普洱市宁洱县、澜沧县、墨江县、景东县及景谷县均建有辣椒种植示范基地。澜沧县首次大面积种植辣椒,研究中心在澜沧县推广的四个品种辣椒亩产达3吨,价格也存在明显优势,合作社投入的资金在售卖第一批辣椒苗后就已经回本。

印遇龙院士领衔的畜禽产业研究中心团队长期扎根于澜沧县黑猪选育场,针对云南省生猪育种基础薄弱、地方猪种质资源利用不足、地方猪营养需求等系统研究不够、生猪企业育种工作的自主性不强等问题,结合地方猪种营养需求以及特色饲用资源高效利用开发和疫病防控,整体设计云南省生猪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为千亿级生猪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结合地方养殖习性,针对畜禽养殖业品种选育与养殖瓶颈开展技术攻关,建立地方特色优势品系。

刘仲华院士领衔的茶叶产业研究中心团队聚焦茶树特异资源优选、高产栽培、绿色安全生产、茶叶加工及深加工等关键技术领域,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关键产品开发、研发平台建设及生产加工技术示范,实现云南茶产业的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体系构建和科技成果的有效转移转化。

肖调义教授领衔的水产产业研究中心团队围绕高原特色水产产业发展,在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开展云南名优土著鱼类设施化养殖,建设土著鱼类良种繁育场,加强土著鱼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同时开发符合云南各类土著鱼营养需求的专用饲料。

在普洱市科技局局长严亮看来,云南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由三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建设为国内首创,研究院工作承接推进迅速,集研究示范、成果转化和招商引资为一体,研发机构效能得到了充分创新延伸,开创了普洱、院地合作新模式,开启高校、省级科技管理部门及基层传承时代使命助力边疆乡村振兴合作新模式,成功经验吸引楚雄、德宏、临沧等地各级各部门来访参观、学习借鉴和校仿,成功打造了校地合作、科技入滇的新型研发机构样板。